《伪装者》:一场十剧种融合的戏曲探索与创新之旅
添加时间:2025-01-04 16:45:53 标签:
近年来,戏曲界不断探索与创新,带领观众领略不同形式的艺术体验。在这个背景下,星·杂剧《伪装者》的上演成为一场融合十种剧种的戏曲盛宴,吸引了众多戏迷和观众的目光。这部作品不仅是对热门IP的全新演绎,更是一次对传统戏曲的大胆尝试与丰富拓展,展现了现代戏曲创作的无限可能。在松江保利云间剧院,《伪装者》在越剧名家赵志刚的带领下首次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捧场。该剧改编自同名电视剧及原著小说,汇聚了来自于越剧、沪剧、京剧、黄梅戏、淮剧等十个剧种的七位梅花奖演员,令观众感受到艺术形式上的激情碰撞与交融。舞台上,明楼的越剧韵味、汪曼春的沪剧风情,以及京剧范儿的明台,构成了一幅充满色彩的戏曲画卷。作为出品人和主演,赵志刚在谢幕时坦言,“我们希望能通过《伪装者》进行一次中国戏曲探索的尝试。”这一尝试恰恰反映了当前戏曲界的探索精神,旨在将更广泛的题材引入传统舞台,打破剧种之间的壁垒。近年来,香港韵味的《繁花》、奇幻的《千里江山图》、经典的《新龙门客栈》以及历史剧《甄嬛传》等大IP陆续走上戏曲舞台,都为观众提供了新鲜而又令人惊喜的观剧体验。《伪装者》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在剧本的打造过程中,原著小说的作者张勇与编剧杜竹敏紧密合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以强化故事的叙事主线。这部戏的核心集中在主人公明楼与其牵扯颇深的同伴汪曼春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与斗争故事。该故事不仅涉及个体命运的挣扎,更折射出深厚的家国情怀,探讨了在动荡社会下人性的坚持与伪装。为了让这一作品更具现代感与吸引力,编剧在创作中特别注意保持不同剧种的唱腔特点,同时又能将其融合为统一的艺术体。杜竹敏表示,越剧与沪剧的韵调偏柔和,淮剧多用四字句,而京剧则表现出鲜明的高亢气质。在这样的前提下,十种剧种的表演是对编剧创作能力的巨大挑战。戏曲作为一种传承悠久的艺术形式,自然也面临着巨大的创作压力。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媒体环境下,如何吸引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关注,成为业内人士亟须解决的问题。上海电影学院戏剧戏曲学教授张婷婷指出,戏曲在现代语境中的改编与创新,往往借助大家熟悉的题材来增强戏曲的吸引力。她提到,经典文学、影视作品能够为戏曲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人物形象,使得改编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借助知名IP进行创作,并不意味突破性思维的缺失。杜竹敏在谈到戏曲剧本创作的“困境”时,毫不掩饰地表示,“剧本荒”是一条困扰整个戏曲行业的老问题。IP的流量优势虽能为戏曲赋能,但创作质量和深度依然至关重要。她强调,戏曲创作不能仅仅依赖热门作品,而是需要深入挖掘符合戏曲本身要求的情感与故事内涵,并保持自我艺术特征的独特表达。这场以《伪装者》为名的戏曲创新之旅,彰显了中国戏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探索力量。尽管面临挑战与困境,但《伪装者》的成功上演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鲜血液,展览出其更多的可能性与艺术价值。未来,如何让更广泛的戏曲文化走入生活,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目光,仍将是戏曲人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