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破4亿!《志愿军:存亡之战:如何重现铁血军魂?
添加时间:2024-12-30 09:07:42 标签:
战争的巨幅画卷:全景式再现影片聚焦于铁原阻击战,试图生动再现我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在铁原战场上构筑的那道不可摧毁的“铁长城”。为了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真实和紧迫感,导演陈凯歌及其团队耗费了大量精力,搭建了万米战壕,开辟出了20公里宽、25公里深的拍摄区域。这项宏大的工程为影片的真实感奠定了基础。美术指导陆苇强调,实际拍摄过程中,他们在布景上采取了多样化的策略,以展现战壕和战场的复杂地形。整部影片中,超过20个拍摄场地,占地面积达到100万平米,其中主要场景的布置就达到20多万平米。如此庞大的场景不仅体现在视觉效果上,也让演员和观众都能更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段历史。朱一龙在参与拍摄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现场的震撼,他表示:“第一次拍摄看到这么多人。”在铁原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士兵共同作战,营造出了一种无法言喻的紧张氛围。精心打磨的战斗场面:铁在烧的真实感影片在考究历史细节的同时,也以精湛的拍摄手法还原了战争的惨烈与英勇。为完美呈现“铁在烧”的激战场面,影片主创团队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反复演练。导演陈凯歌表示,实际拍摄中运用了“文戏武拍,武戏爆拍”的方式,每一个炸点的设置都经过精心预埋和策划,以确保拍摄一气呵成。这种高强度的团队合作让大场面的一切都按计划顺利推进,演员们也努力适应这种紧张的节奏,尽可能使每场戏都显得如临战场,展现士兵无惧牺牲的英勇搏杀。从小家到大家:情感的深度探讨除了战斗场面,影片在情感线索的铺陈上也下了很大的工夫。以主线人物李想为代表,影片通过展示战士们的家庭情感,描绘出他们在国家和家庭之间的抉择与苦衷。这样的情感转化不仅增厚了角色的立体感,也让观众在感受战争残酷的同时,对这些在战火中奋斗的士兵们多了一分理解与同情。对于朱一龙来说,李想是一个在家族情感与国家使命之间不断挣扎的年轻人的缩影。他的成长与反差,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内心。而李默尹和李晓之间的亲情也在片中被细腻呈现,表现了在战乱时期,家人之间那种无法言说的思念与牵挂。张子枫的情感演绎让这一段父女情愫愈加动人。她在与父亲重聚的那一刻,表现出那种既渴望又不得不面对再次分离的复杂感情,令印象深刻。传承铁血精神:对历史的责任感“我最害怕的就是这些人被遗忘。”导演陈凯歌用这句简单却动人的话揭示了他拍摄《志愿军》三部曲的初衷。对于那段历史、那些付出过青春和生命的战士,最重要的,不仅是铭记,更是传承。这种强烈的使命感驱动着创作者们在每一帧中注入情感与尊重,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在这个国庆佳节,我们与《志愿军:存亡之战》一同回望那段岁月,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将通过这部影片,继续传承下去,不断激励着每一代人勇敢前行。